身心合一 导读书籍
作者:肯恩.戴特沃德是一位心理学家、老年学专家、演说家、作家,更是肢体心灵发展、身心健康、人类老化等领域的研究先锋。
译者:邱温,生命潜能出版社出版。
疾病不是一天形成的,多半是因为生活方式不当,日积月累而成。不当的生活方式中,除了饮食不当,环境污染外,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不安以及缺乏适当的体能活动都是重要的原因。巴斯德在临终前终于承认对手的主张是正确的:他坚称疾病,主要不是来自病菌的侵袭,而是来自受侵袭者对病菌的抵抗失效。所以疾病并非由外而内在我们身上发生,它们其实反映出我们的内在是否和谐,而我们的意识状态,我们从经验中成长的能力都会影响我们身体内部和谐程度,而健康与疾病正是这种和谐状态的反映。
我们的身体是一本活生生的自传,岁月在我们身上留下无情的痕迹,经年累月的焦虑也会使肌肉产生永久的变化;生命早期因循而来的怯懦、退缩、昂然或苟且的性格,都会深植我们的神经中枢里。在肢体心灵的循环中,心理特性的养成无疑必须受到于生理的约束。心理上的悲哀会感染给肉体,同样心理经验在肉体上留下的印记,也使得心理无法真正的摆脱过去。身体会以某种方式将资讯呈现出来。
互依的身心我和肢体的关系可说是形影不离,一起工作、休息。花时间调教身体,以契合自己的要求。身体像是我的奴隶,我们带著身体上课、工作、赶路。我们有没有善待我们的身体?我们有没有给身体它所需要的食物?有没有足够的休息?有没有充分的运动和氧气?「我就是我的身体」,皮若斯克医师可以从肢体外形读取资料加以诠释。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可以从行为模式看来端倪,也能由观察肢体形状及动作等生理层面而勾画出来。每条肌肉的张力总合起来就是我们的肢体表情。
生物能治疗法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以身心合一的观点来面对情感上失调问题,同时协助临床专业人员更进一步了解个性与生理结构的关系。藉由审慎的心理和生理状况诊断,更完整地了解病人如何塑造他的生命和自身。当治疗师完成诊断后,便以多种精心设计的语言、心理情感和生理等活动及练习为病人治疗。这些活及练习通常针对清除紧张、增强活力,并鼓励个人成长资源而设计,希望藉此治愈病人不健康的行为。
罗夫治疗法的正式名称为「结构整合法」:这是一套对肌肉施以强力按摩及调理的治疗法。罗夫博士发现,生理和情感上的创伤会导致肌肉及筋膜组织紧缩、硬化,在这种情况下,肢体的活动将丧失原有的协调与活力,无法维持适度的弹性及平衡。一个人经历了短暂的恐惧、悲哀或愤怒后,通常会表现出某种态度。对外界而言,这种姿态,就是上述特定情感的外在表徵。如果一直处在那种心境下,那么就会养成一般所谓的「习惯模式」,而肌肉结构也就固定下来。这种定形的生理反应也会造成固定的情感反应模式。从此,他的生活、行动、存在方式都以一成不变的态度回应。」罗夫治疗法,可以消除长年累月所积压的创伤,重新衔接人体内部的自然流动与平衡,进而增加个人的健康和活力。
情感储存在身体内,例如:每当胸肌得到舒展时,被遗弃或忽略的感觉就一再出现,按摩背部上方则会产生强烈的愤怒情绪;按摩下颚会释出悲伤;按摩臀部出现性压抑;按摩肩膀则会倾诉无穷尽的负担和透不过气的责任。每当我们打开肌肉神经系统的某些开关时,类似的故事和经验总会从不同肢体的相同部位涌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了解心灵资料和肢体资料的转换。
肢体心灵的互动关系人类肢体心灵形成的五大因素为:1.遗传2.体能活动3.情绪与心理活动4.营养5.环境。其中情绪活动与心理习惯对于肢体心灵持续发展的影响却是最深远的。我们的情感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姿态、动作、呼吸和成长。例如:紧张和沮丧,造成腹部不适,呼吸急促,经年累月后,你的胸部,腹部的肌肉反映快这种紧张状态,在压力与阻碍下便开始变形。
肢体心灵分裂的主要形态,了解肢体心灵分裂形态,可帮助了解生理外形如何反映内在的心理状态,「左、分裂」,人体左半身和右半身看起来极为相似,却代表著个性与人格的不同层面,左半脑负责控制身体右半边大部分的运动及神经肌肉功能,右半脑则控制身体的左半边。右半侧通常被认定是「阳刚的」与逻辑、理性思考有关,创造的力量,呈现出果决、进取、专横等个性特质。左半侧则与个性上的阴柔面有关,感性、被动性、创造性思考和整体性表达,代表「阴」即包容的力量。
「上下分裂」,肢体心灵的下半部是我们和大地接触的部位,它与稳定、移动、平衡、支持和固定有关。肢体心灵上半部则与视觉、听觉、说话、思考、打击、沟通、呼吸有关。从社会心理方面来说,下半部涉及稳私、支撑、反省、舒适、稳定情绪,上半部则负责与社交,对外表达,人际沟通,操作物体、自我肯定、采取行动。上半部较发达的人活泼、进取、善于表达,注重成就与行动。下半部发达的人安静、保守、内敛、注重踏实平稳和情绪上的安全感。
前后分裂 -前半面主要负责我们意识得到的自我层面和日常生活中的主动反应。后半面反映出隐密,不自觉的自我。我们常把自己不想面对或不想让别人看见的层面储藏在这一面。「负面」情绪,都储存,藏匿在肢体心灵的后半面-沿著脊椎、双腿后侧,这些隐藏,不曾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往往「冻结」在身体组织里,形成紧张、压力和肌肉武装,结果只会更进一步地阻碍生命能量在肢体心里的流通。
头部身体分裂- 头部与腹部代表我们最具社会性的层面,构成我们面对外在世界的面具,西方人认为头部是心智、思考、理性所在的位置。身体通常都穿著衣服,和情绪性,动物性直觉较不具创造性的层面有关。
躯干/四肢分裂- 躯干是自我的核心,它所对应的层面包括自我满足、自我反映、自我了解、自我保护躯干著重于我们的存在状态,而四肢正好相反,著重于我们的「所做所为」,手脚软弱无力而躯干发达的人,充满感受与热情,但无法表达、实现,这些感受,躯干瘦小而四肢过分发达的人可能比较接近行动派,但问题可能在于很难接触到自己的核心,和别人相处的时间比和自己相处的时间来得长。
脚与腿-心理支持 - 人与地面的主要接触来自双脚和双腿,也是心理上的支持。「根著于地」的观念,代表我们由土地里发展而来,并获得支持与稳固的力量。
脚板-一个人站的稳不稳,通常表示他的情绪稳不稳定,双脚显示出一个人面对生命挑战时所采取的观点与态度。
扁平足-行动起来容易,缺乏足够的流畅性与稳定性,以发挥行动效率。
脚跟过于用力-代表著夸张的决心,常表现出伪装的稳定感,这种人容易被击倒、受人操控,因此有很深的恐惧和不安定感,无法让自己放松。
脚尖过于用力-走路时好像用脚尖走,看起来向优雅的王子和公主。不容易与地面接触,大多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家,通常具有高度想像力与艺术创作力。
沈重的脚步-创造出沈重的生命与心理系统。除了强调稳定外,他们觉得应付行动和改变是一大难题,这些人通常都比较安定,值得信赖,在创造性和活跃性方面较不出色。
心理情绪因素对于脚部的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与形成力量。即使是扁平足,除了遗传外,可能是因为对于生命抱持著相同的态度。唯一能改变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安身立命的心理态度。
足部反射区图-如果你想恢复身体那一部份的活力,只要按摩脚底的反射区即可。有人主张因为脚底有许多淋巴结,因为反射区是根据淋巴循环系统而来的。
脚踝与膝盖-所有关结都是身心功能交叉的管道,关结的状况决定我们是否和谐、优雅。因此膝盖和脚踝反映出我们追求生命进步,当脚踝、膝盖受伤往往与一个人如何面对进步或无法进步的心理冲突有关。
|